世界气象组织近日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该组织已达成一项国际行动计划——“极地预测年”计划,旨在提高极地天气、气候和海冰状况预报观测能力,减少相关风险,并尽可能适应极地环境的快速变化,内容包括确定观测和研究重点对象,明确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承诺资金、设备、专家等保障措施,探讨数据管理和交换方式以及如何协调这些行动等。
计划将持续2年
“极地预测计划”由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天气研究项目组发起,其办公室设在德国阿尔弗雷德·魏格纳研究所,“极地预测年”则是该计划的旗舰项目。据悉,为了覆盖北极与南极地区的全年,该计划将从2017年中期持续到2019年中期。
“极地预测能力的提高将促进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能力的提高,最终使高纬度居民与低纬度居民一样,得以享受更好的预测服务。”世界气象组织主席戴维·格莱姆斯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说。
适应人类活动需求
世界气象组织表示,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的快速变化,各国对北极地区的关注越来越多。北极地区的升温速度是全球平均速度的两倍,导致海冰减少、冰川和冻土快速融化。而且这种变化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北极地区,也体现在全球其他地区,例如海平面上升、天气与气候改变,等等。
曾经难以到达的极地地区,如今已通过经济活动、航运和旅游业有了人类的活动,这导致对预测能力的要求逐渐提高。然而,观测和科学研究能力的匮乏,使得人类在天气、水、海洋、海冰等预报预测的水平和能力方面面临巨大挑战。
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
“气候变化一方面带来了机遇,例如欧亚海路运输时间的减少,当然也带来了诸如漏油和船运事故等的风险。我们需要提供预测能力,以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机遇与风险。”德国阿尔弗雷德·魏格纳研究所极地与海洋研究所极地预测项目指导委员会主席托马斯·荣格说。
但相关人士也指出,所有可能获得的经济利益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这并不只限于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消极影响。北极航运的开启也将增加更多的漏油风险。“北极地区发生的漏油事故将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挪威交通和运输部官员皮特·迈耶警告说。
迈耶说:“目前,没有任何一个北冰洋沿岸国家能够独自应对海上漏油事故,我们也承受不起极地海洋环境被破坏的后果,因此我们需要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
迈耶表示,北极地区发生漏油事故对环境的危害将是长期的,因为那里缺少能够分解石油的有机物。此外,遥远的地理位置、短暂的日照时间也成为北极漏油事故难以有效处理的原因。
近年来,各国南极科考和旅游活动的大量进行(公开数据显示,2014年共有超过4.4万人到访南极)也在客观上要求能够提供更为精确的天气预报服务。试想,如果一架从新西兰前往麦克默多科考站的飞机,在飞抵麦克默多站时,因无法提前获知糟糕天气而无法降落,最终被迫返程,那该有多遗憾,而这一趟的费用却高达10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