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媒体报道,2017年全球海洋健康指数在日前于南非开普敦召开的全球环境基金大型海洋生态系统会议上发布。依据该指数,去年全球海洋健康状况得分为70分,与上年持平。
全球海洋健康指数首次发布于2012年,是全球首个将海洋各个方面的科学评估相结合的评估项目,发起者包括保护国际组织等,由加利福尼亚大学美国国家生态分析与合成中心主持编撰。据悉,本次是第6次发布该指数。
137个国家分数下滑
2017年海洋健康指数评估了全球所有海域,包括220个沿海国家和地区、南极洲和15个公海区域。2017年全球海洋健康得分70分,同2016年分数一样,但与2012年~2015年分数相比,下降了1分。
从2012年第一次评估开始,很多国家和地区每年的得分都在持续下降。其中,137个国家或地区的分数呈下降趋势,仅有82个国家或地区的分数为上升趋势。
根据该指数,被评估的220个沿海国家和地区得分为42分~92分。其中有18个国家和地区的海洋健康得分在80分及以上,但大多地理位置比较偏远,有的甚至是无居民岛屿。
得分最高的是南乔治亚岛和南桑威奇群岛(大西洋,92分),其次为克罗泽群岛(印度洋,88分)、豪兰和贝克群岛(太平洋,88分)、赫德岛和麦克唐纳群岛(印度洋,87分)、克尔格伦群岛(印度洋,87分)。德国得分82,是全球超过百万人口国家中,唯一得分在80分以上的国家。
此外,有12个国家的海洋健康得分在50分及以下,其中9个来自非洲,3个来自中美洲、中东和巴尔干地区。得分最低的5个国家分别为:科特迪瓦(42分)、利比亚(44分)、塞拉利昂(46分)、刚果民主共和国(46分)、几内亚(47分)。
有升有降各有缘由
全球海洋健康指数是从生物、物理、经济以及社会等领域综合评判海洋健康状况的评估工具,共设定了食物供应、旅游休闲、自然产品、碳汇、海岸带保护、清洁水源、生物多样性、经济与生计、地域感、传统捕捞机会10个评估指标。
该指数指出,2017年各评估指标得分有升有降,不同评估指标得分的地域差别也较大。在全球层面,通过历年对比,地域感指标和传统捕捞机会指标的评估分数在不断提高。其中,地域感指标分数上升主要得益于众多大型海洋保护区的建立。
同时,清洁水源、海岸带保护、旅游休闲和自然产品4个评估指标在持续下降,其中海岸带保护分数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亚北极区海岸带海冰的大量流失。
中国得分62
根据该指数,2017年中国海洋健康状况得分62分,在220个国家和地区中位列第160位,去年位列第157位。
在10个评估指标中,中国得分最高的为经济与生计(97分),而最低分为旅游与休闲(34分)。通过对2012年~2017年间指标评估数据分析显示,食物供应指标中的渔业子指标评估得分在6年内提高了17%,这表明中国政府近年来在渔业管理方面采取的一系列积极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
据悉,目前海洋健康指数已被联合国提议作为进一步推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14“水下生物”的评估工具,该目标旨在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与海洋资源,以促进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