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西在推进无居民海岛历史遗留问题处置工作中取得突破性进展,北海市合浦县龙眼墩岛顺利完成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广西颁出首张无居民海岛“身份证”。这是继天津市三河岛后,全国第二个完成确权登记的无居民海岛,也是广西落实国家海域海岛有偿使用政策、深化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改革的重要实践成果。
此次完成登记的龙眼墩岛位于合浦县公馆镇铁山港海域,岛体呈圆形,因形似龙眼得名,总面积2.01公顷,涵盖湿地、森林等多类自然资源。自治区自然资源厅、海洋局结合无居民海岛历史遗留问题处置试点工作,积极推进海岛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工作,创新采用“全流程技术攻坚+规范化程序推进”模式:依托最新海岛岸线数据精准划定登记单元范围,经过多渠道通告、专业地籍调查、严格审核公示等法定程序,历时6个月完成从启动到登簿的全链条工作。
“龙眼墩岛‘落户’是国家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在广西海域的落地践行。”自治区海洋局有关负责人指出,此次确权登记通过创新实践破解确权登记难题,不仅填补了广西无居民海岛权属管理的空白,更通过“处置遗留问题+规范产权管理”的双轨路径,实现了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的协同推进,以点带面释放改革多重效应。
目前,广西海洋部门正以合浦县试点为样板,加速广西沿海三市629个无居民海岛的分类处置工作,着力构建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海岛产权制度体系,为服务海洋强区战略、促进蓝色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