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海洋局组织分析研判2023年广西沿海海洋灾害趋势预测意见显示,预计今年广西沿海有天文大潮风暴潮灾害其中,由热带气旋引起的2-3次风暴增水过程带来的影响较为剧烈,预计1-2次过程最高潮位将可能达到警戒潮位。

    意见显示,今年影响广西沿海的热带气旋和风暴潮总数或偏多。预计2023年影响广西沿海的热带气旋将有3-4个,较常年平均(3.0个)略偏多。由于风暴潮叠加天文高潮位概率有所上升,建议主汛期前和热带气旋期间,沿海三市务必做好薄弱海堤除险加固和巡查,重视风暴潮自身致灾风险,以及加重洪涝、强降雨致灾风险的可能。

风暴潮叠加天文潮灾害实景

根据意见预计,2023年广西沿海有效波高≥2.5m的大浪天数为4-7天。其中,冷空气大风引起大浪1-2天,西南大风引起大浪1-2天,热带气旋大风引起的大浪2-3天。冷空气、西南大风、热带气旋等均可能造成海上大浪,危害海上船只安全,需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出现致灾事件。其中,西南大风持续影响易形成较大涌浪,并传播至近岸海域,对船只、养殖平台、滨海地区均可造成危害,建议水产养殖、海运、滨海旅游部门加强海上船只、设施、海水浴场等管理和提醒。

    近年广西天文大潮出现频次较多,低洼区域漫堤淹没时有发生。意见显示,2023年预计有6次接近或达到警戒潮位的天文大潮过程。除122-23日已出现的天文大潮灾害外,年内还将在65-7日、73-5日、81-3日、111-2日和1214-16日之间发生。建议沿海三市加强巡查加固,尤其重视天文大潮与热带气旋、西南大风的叠加效应——易显著推高潮位,预防由此产生的强风浪破坏海堤、造成淹没。天文大潮期间,建议有近海需求的民众持续关注海洋部门的滚动预警信息。

    赤潮方面,预计2023年广西沿海海域将有0-1次轻度的赤潮事件。

    影响海洋灾害的大气和海洋因素很多,存在极大不确定性。近年来,广西海洋部门有序开展海洋观测预警预报,积极做好海洋防灾减灾工作,进一步完善并健全海洋灾害监测体系,确保各类预警预报高效准确。目前,全区已基本建成由4个岸基无人值守验潮站、3个水文气象观测浮标、3X波段石油平台雷达观测站、3套志愿船观测设备组成的海洋观测体系,填补了北部湾中部海域观测能力空白,扩展了我区海洋观测减灾能力。

  据悉,广西沿海主要海洋灾害包括风暴潮、海浪、海岸侵蚀等,每年均造成不同程度经济损失。近三年广西成功应对各类台风风暴潮、海浪灾害,无人员伤亡。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