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博鳌论坛上,“中国-东盟海洋合作年”正式启动。论坛召开期间,共建“一带一路”的愿景与行动发布,也有多个国家申请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分析认为,未来我国海洋国际合作将呈现三大看点。

 

    ——海洋国际合作共识增强

 

    推动海洋合作、共同应对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多数海洋国家的共识。泰国副总理兼外长他纳萨说,海洋给我们提供了重要的交通航道,也是我们食品和能源的来源,目前海洋合作面临着很多新挑战,如海平面的上升、渔业资源的减少、海盗行为和原油泄漏等,这会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负面影响,我们必须协同一致,来共同应对这些挑战。

 

    国务委员杨洁篪在演讲时表示,21世纪海上丝路建设是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时代,规划海上合作支点与海上经济走廊,推动全方位海上合作。中国在维护自身固有海洋权益的同时,愿同各国共同努力构建合作共赢的海洋伙伴关系。

 

    国家海洋局局长王宏认为,“一带一路”战略框架下可实施的一批先期项目是沿线国家共同参与、共同推动的结果。各国都有意向,中国和斯里兰卡、和希腊已有很好的合作,但都需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自愿,二是市场化,政府搭台,主体在企业。他曾表示,2015年国家海洋局将着手制定海上合作专项规划和东亚海洋合作平台建设规划,并积极推进和拓展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合作交流,落实已有的双边、多边合作协议,不断深化、建立新的合作机制和区域合作平台。

 

    ——金融合作规则制定成重点

 

    目前,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筹建工作开局良好,已有超过40个国家申请成为该行的创始成员国。不仅区域内的主要国家纷纷加入,英、法、德等欧洲国家也克服阻力要求参与其中。

 

    出席博鳌论坛的嘉宾纷纷给亚投行的设立点赞。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不是一个口号,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因为经济基本设施非常具体,如高速公路、高铁和电力。现代经济基础设施昂贵,如果有一些地区性的金融机构,会补充全地区的经济基本设施投资需求。

 

    泰国副总理兼外长他纳萨说,泰国正在发展港口,包括主要海港扩建,以应对不断增加的海上货运,还要开辟新航道。获得融资一直都是发展硬件方面互联互通的挑战,泰国高度赞赏中方提出的倡议,尤其是亚投行及丝路基金。

 

    柬埔寨公共工程与运输部大臣陈尤德表示,柬埔寨现在的增速超过7%,未来也有信心继续保持这样的增速。未来需要更多的道路、港口、机场,交通等基础设施需要进一步发展。亚投行是世界银行及亚洲开发银行等多边金融机构的良好补充,可以帮助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建设基础设施等。

 

    王宏表示,“发展中国家很难寻找到相对稳定和便宜的商业投资,随着亚投行投入运营,将对东盟沿线各国的海洋项目提供资金支持,这是我们对亚投行的期待。”

 

    参加博鳌亚洲论坛的嘉宾和专家预计,在随后创始成员国名单确定后,亚投行的规则制定,包括放贷标准、运营规范和治理结构等,将直接影响亚投行运营的质量和效果。特别是要保持足够的透明度,以充分发挥融资杠杆效应,吸引更多私人投资者的参与。

 

    ——合作机制渐丰富 人文交流需创新

 

    近年来,我国双边和多边海洋合作机制在不断丰富。与美欧、亚非和大洋洲的多个国家签署了海洋领域的合作备忘录;与印尼、泰国、巴基斯坦和冰岛建立了联合研究中心或联合实验室;和泰国、印尼、柬埔寨、马来西亚展开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季风爆发监测、海岸带管理、减灾防灾、人才交流培养等合作,还与一些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联委会机制,定期轮流举办联委会会议。

 

    除了基础设施建设和金融经贸合作以外,人文交流的影响往往更加深远。香港骏豪集团主席朱鼎健建议由文化部协调推动,由“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文化首脑和文化名流发起倡议,并争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以非政府、非营利的形式成立“一带一路”国际文化论坛组织;设立丝绸之路博物馆,并将博物馆定位为国际研究平台,与海内外丝绸之路研究人及研究机构、推广人及推广机构、出版人及出版机构展开交流合作,例如出版丝路文物精品图库,让文化瑰宝通过书籍和多媒体出版物的形式呈现出来。

 

    杨洁篪说,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不仅要发展蓝色经济,建设海洋经济示范区,还要建设临港产业园区、海洋科技合作园和海洋人才培训基地。王宏也强调,要进一步加强有关海洋人才的培养和交流。我国于2013年初启动的“中国政府海洋奖学金”项目,是由国家海洋局和教育部联合设立的培养国际海洋人才的基金。基金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目前已资助25位海外年轻学者到中国的四所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他表示,国家海洋局将力促加大在海洋人才培养方面的投入,进一步扩大国际海洋人才交流。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