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挪威媒体报道,全球首个海底天然气压缩装备近日在位于挪威海域的阿斯加德油气田投产运营。分析称这一海洋油气开采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技术,是人类通往“海底工厂”梦想的重要步骤,将有效提高油气回收率,降低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并将极大地推动油气开采业向更深水域扩展。
油气回收率得以大幅提高
挪威国家石油公司(Statoil)负责技术、开采和项目的执行副总裁玛格蕾特说:“海底压缩设备对技术水平要求非常严苛,旨在提高石油的回收能力,我们很高兴这一已经开展10年的研究项目现在能够正式投入生产。”
据玛格蕾特介绍,该设备的投产将为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在该处海域增加约3.06亿桶油当量。其中,这个装置将增加阿斯加德油气田连接的米德加德和米克尅储层的压力,从而增加天然气回收量,其中米德加德油田的回收率将从67%提升至87%,米克尅油田也从最初的59%提高到84%。
“新的装置将极大地提高石油的回收率,从而将该储层的开采期延长至2032年。”阿斯加德油气田高级副总裁艾斯派达尔说。
高端技术支撑海底设备
一般来说,一块油气田随着开采时间的增加,其储层的自然压力将会随之减弱。而为了尽可能多地将开采的石油回收至采油平台,就需要安装相应的压缩设备。压缩设备越靠近井口安装,就越可以得到更多的油气。
传统上,压缩设备一般安装在采油平台或者陆上,而本次投产的压缩设备则安装在300米下的海底。分析称,这一设备的投产具有里程碑意义,有效提高了油气回收率,将极大地推动全球油气开采业向更深的水域扩展。
由于安装位置的特殊性,对压缩设备各个方面的质量要求就极为严格,这主要是为了确保油气产出的高稳定性、最大量以及高生产力。
据悉,这一项目开始于2005年,其开发和运营计划于2012年获得批准。项目共耗资190亿挪威克朗(约合23亿美元)。从开始到完成,共耗时1100万工时,开发了40多项新技术成果,并经过测试和验证,其中的一些研究工作是在位于挪威西部地区的挪威国家石油公司的实验室里完成的。
此外,建立必要的支持系统也是压缩设备正常运营的重要保障。目前,一套备用的压缩设备已被放置在位于挪威南部港市克里斯蒂安桑的陆上供应基地中。
“海底压缩部件的定期保养也将在那里进行,以便确保设备的顺利运营。”艾斯派达尔说。
离“海底工厂”梦想更进一步
目前,两个储层已经在开采井口附近安装了这种海底压缩设备。除了有效提高油气开采的回收率,这种海底压缩设备也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从而有效减少对当地海洋生物生存的影响。
阿斯加德油田是挪威重要的海洋油气产区,其近一半的生产是通过当地约500个海底油井完成。此项海底压缩设备的成功投产也成为了挪威国家石油公司提升生产效率和增加石油产量的关键举措。
“海底压缩设备将是未来海底油气开采业重要的技术之一,它将最终引领我们实现建立海底处理设备(即‘海底工厂’)的梦想。”艾斯派达尔说。
据悉,这种海底处理设备将有助于实现海底油气运输系统的远程控制,其海上操作工作也将转移到海底进行,但相应地也会增加经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