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管理
德国呼吁防治北海与波罗的海海底弹药污染
【德国广播电台4月20日报道】近日,德国北部石荷州副州长向德新社表示,数以百万计的二战弹药如今作为污染废物严重影响了船只运输。这些弹药被海水腐蚀,开始释放越来越多的有毒物质,并且在海洋动植物中积累,最终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来自德国自然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联盟的专家呼吁联邦政府和州政府联合起来提供资金和组织支持。水下弹药问题对话会议的报告员兼国会议员施坦因,更是主张建立总量高达5亿欧元的跨国基金,其中德国将承担一半费用。据施坦因估计,在北海和波罗的海回收与处置遗留弹药将需要总额高达700亿~1000亿欧元的资金。
国际电缆保护委员会呼吁
加快海底电缆的安装和维护
【国际电缆保护委员会官网4月20日报道】国际电缆保护委员会(ICPC)呼吁政府和行业在疫情期间促进和加快海底光缆的部署、运营和维护,以保护宽带连接以及依赖于海底电缆的教育和商业活动。
ICPC建议,疫情期间为海底电缆行业人员提供认可证书或临时豁免;确保来访的电缆船、测量船和护卫支援船能够进入港口泊位,且不对船舶本身施加检疫限制;与疫情相关的特殊要求应尽早有效地传达给海底电缆相关利益各方;在可能的情况下放弃港口检查,推广电子方式,减少文件处理和人际交流所带来的病毒暴露和传播风险。
俄自然资源部计划制定《2030年前俄罗斯南极活动发展战略》草案
【俄罗斯自然资源部官网4月22日报道】俄自然资源部部长与俄南极国家政策实施的诸位负责人进行了视频会议。据俄自然资源部国家政策和法规司负责人介绍,当前俄罗斯在南极活动的首要任务是对俄南极考察队的基础设施进行现代化改造,引进现代化的运输、导航、医疗和通信技术,为极地科考者的生活和工作创造更舒适的条件,并提高其活动的安全性。自然资源部部长责成自然资源部同有关部门制定《2030年前俄罗斯南极活动发展战略》草案,提交俄罗斯政府。
蓝色经济
韩国总统提出“世界第五大海运强国”愿景的实现途径
【韩国第一新闻网4月23日报道】韩国总统文在寅在出席玉浦造船厂的集装箱船命名仪式时,提出了“世界第五大海运强国”愿景,并勾勒了实现海运强国目标的三个途径。第一,确立“相生型海运模式”,为利用韩国船舶的货主企业提供港口设施使用和税制、金融援助的激励措施,为船主和货主的共同发展奠定基础。第二,在海运领域实现“第四次产业革命”,建造“自主航行船舶”和“智能型航海系统”。第三,积极培育环保船舶产业,为设置环保设备提供初期费用援助,并将液化天然气船、氢动力船舶、船舶平衡水处理技术、船舶脱硫装置等环保船舶产业作为未来新产业。
全球化速度放缓对北极地区的经济冲击将是其他地区的两倍
【挪威高北新闻网4月24日报道】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全球经济衰退,3月份挪威国内生产总值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6.4%。北极经济理事会主席说:“由于北极是一个小型的同质出口驱动地区,极易受国际业务放缓的影响。如果气候变化在北极的影响是地球其他地方的两倍,那么全球化放缓造成的影响对北极的冲击也将是两倍。北极地区的业务需要进一步多样化。”他对北极国家之间的国际合作与贸易持乐观态度,但担心疫情对高北地区造成的经济影响。
国际邮轮协会
准备制定新的行业健康准则
【邮轮评论家网4月20日报道】国际邮轮协会(CLIA)一名常务董事表示,CLIA及其成员正在咨询医疗专家和卫生部门,为制定新的行业健康准则做准备。世界各地的许多团队正制定在全球范围内可应用的包括特定检查、清洁和医疗协议的海事准则。同时邮轮业并不是唯一面对这种疾病的行业,CLIA的工作目标是制定其他行业部门在应对时也可遵循的标准。
海洋生态
加拿大发布北极地区海洋生态系统状况报告
【加拿大海洋与渔业部官网4月22日报道】加拿大海洋与渔业部发布《加拿大现在的海洋:北极生态系统(2019)》报告,报告概述了北极地区与海冰相关的生态系统变化,海洋栖息地、物种和食物网的现状和趋势,北极地区的季节性以及包括沿海地区在内的海洋区域之间的联系。报告强调了目前人类对加拿大北极地区的海洋环境和物种的了解方面存在重大差距,需要填补这些差距以便进行有效的生态系统管理。
瑞典濒危物种红色清单发布
【瑞典海洋网4月22日报道】瑞典农业科学大学的物种数据库发布了瑞典濒危物种红色清单,包含了与海洋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的470个物种,其中鼠海豚、白斑角鲨等20个物种被定义为极度濒危,富营养化、渔业和船只噪音成为波罗的海濒危物种增加的主要因素。数据库专家指出,人们对于海洋栖息地的了解要远远少于陆上。在红色名单所含的海洋物种中,人们对接近一半以上的物种缺乏了解,因此物种的实际濒危情况可能更加严峻。
《自然》指出气候变暖场景下珊瑚礁保护区作用发生重大变化
【英国《自然》杂志4月24日报道】珊瑚礁生态系统是最早因气候变化而导致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的生态系统之一,这导致人们质疑数十年来有关珊瑚礁管理的知识是否仍然适用。《自然》最新研究文章以塞舌尔海洋保护区为例,评估了1998年全球珊瑚礁白化事件发生以来,海洋保护区内的生态反应。与大量文献一致,白化事件发生前,保护区内珊瑚覆盖率较高,鱼类种类众多,生物量较大,生物量的增加以高营养级肉食性鱼类为主。然而,在白化事件发生后的16年中,保护区内珊瑚礁底栖生物没有获得保护,鱼类物种丰度大大降低,受益于海洋保护区的鱼类种群发生了显著变化,低营养水平的食草性生物主导了生物量的增加。这些发现表明,虽然海洋保护区在气候变化时对保护珊瑚礁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所受益的物种将发生重大变化。
俄罗斯国家石油公司将开展北极生物多样性研究
【俄罗斯塔斯社4月24日报道】作为北极生态和生物多样性研究的一部分,俄罗斯国家石油公司计划在2023年前对拉普捷夫海、巴伦支海和卡拉海进行8次考察。在2020年初,俄罗斯国家石油公司与俄罗斯自然资源部签署了一项协议,在保护生物多样性领域开展合作,该公司将实施一项为期4年的计划,以研究北极生物多样性并对北极熊、野生驯鹿等北极珍稀物种进行研究、监测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