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鄂歆奕) 3月2日,生态环境部发 布《2020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简况》。《简况》 显示,全国近岸海域水质总体稳中向好。
一是管辖海域,2020年夏 季一类水质海域面积占管辖海域面积的96.8%,同比基本持平。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未达到第-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分别为13490平方千米、25360平方千米、
48000平方千米和8080平方千米,渤海、黄海未达到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同比有所增加,东海、南海同比有所减少。劣四类水质海域主要分布在辽东湾、黄河口、江苏沿岸、长江口、杭州湾、浙江沿岸、珠江口等近岸海域。
夏季呈富营养化状态的海域面积共45330平方千米,其中轻度、中度和重度富营养化海域面积分别为20770平方千米、9450平方千米和15110平方千米。重度富营养化海域主要集中在辽东湾、黄河口、江苏沿岸、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等近岸海域。
二是近岸海域,水质总体稳中向好,优良 (一、二类)水质面积比例为77.4%, 同比.上升0.8.个百分点;劣四类为9.4%,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 沿海11个省(区、 市)中,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浙江、福建、广东和广西优良水质比例同比有所上升,劣四类水质比例有所下降;海南优良水质比例和劣四类水质比例均同比基本持平;.上海优良水质比例同比有所下降;江苏优良水质比例同比明显下降。
在环境电离辐射方面,近岸海域海水和海洋生物中天然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处于本底水平,人工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未见异常,其中海水中人工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远低于《海水水质标准》(GB3097- 1997) 规定的限值。
在气候变化方面,我国沿海海平面总体呈波动 上升趋势。1980 ~2019年,我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3.4毫米/年。2019年,我国沿海海平面比常年 高72毫米,比2018年略高, 为1980年以来第三高。2012~2019年我国沿海海平面均处于近四十年来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