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在近海区域投放人工鱼礁,为海洋鱼类提供生存繁殖空间,正在建设的“海洋牧场”为山东海洋渔业展现了诱人前景。据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巡视员王诗成介绍,建设“海洋牧场”将是海洋资源利用的一场重大产业革命。
山东半岛是中国最大的半岛,海岸线约占全国的1/6,近海海域近16万平方公里,跨越渤海与黄海。向海洋要资源、大力发展蓝色经济,被视为山东省未来经济的增长点。但专业人士表示,开发海洋资源必须注重海洋生态保护,要尽力做到发展与保护并重。
近年来,包括山东沿海在内的一些近岸海洋资源正面临枯竭,赤潮、浒苔等海洋生态恶化现象不断出现。尤其是随着中日、中韩渔业协定的实施,山东海洋捕捞业如雪上加霜。近海渔场无鱼可捕、专属经济区水域不准进入,这对广大渔民生计带来威胁。
王诗成建议在山东省率先建设国家“海洋牧场”,为建设国家“蓝色粮仓”和蓝色食品基地提供示范。所谓“海洋牧场”是指在某一海域内,通过建设大型人工孵化厂,大规模投放人工鱼礁,实施先进的鱼群控制技术,利用自然的海洋生态环境,将人工放流的经济海洋生物聚集起来,建设海上放养鱼虾贝类的大型人工渔场。这种方式就像人们在陆地上放牧牛羊一样。
本报讯 在近海区域投放人工鱼礁,为海洋鱼类提供生存繁殖空间,正在建设的“海洋牧场”为山东海洋渔业展现了诱人前景。据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巡视员王诗成介绍,建设“海洋牧场”将是海洋资源利用的一场重大产业革命。
山东半岛是中国最大的半岛,海岸线约占全国的1/6,近海海域近16万平方公里,跨越渤海与黄海。向海洋要资源、大力发展蓝色经济,被视为山东省未来经济的增长点。但专业人士表示,开发海洋资源必须注重海洋生态保护,要尽力做到发展与保护并重。
近年来,包括山东沿海在内的一些近岸海洋资源正面临枯竭,赤潮、浒苔等海洋生态恶化现象不断出现。尤其是随着中日、中韩渔业协定的实施,山东海洋捕捞业如雪上加霜。近海渔场无鱼可捕、专属经济区水域不准进入,这对广大渔民生计带来威胁。
王诗成建议在山东省率先建设国家“海洋牧场”,为建设国家“蓝色粮仓”和蓝色食品基地提供示范。所谓“海洋牧场”是指在某一海域内,通过建设大型人工孵化厂,大规模投放人工鱼礁,实施先进的鱼群控制技术,利用自然的海洋生态环境,将人工放流的经济海洋生物聚集起来,建设海上放养鱼虾贝类的大型人工渔场。这种方式就像人们在陆地上放牧牛羊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