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李 明报道  56,山东省烟台市海洋与渔业局召开《2010年烟台市海洋环境公报》发布会。在发布会上,该局从烟台市近岸海域、海洋功能区、入海排污口环境状况、主要河流污染物入海量及海洋灾害与污染事件等7个方面进行了介绍。

据悉,在过去的1年里,该局相继开展了近岸海域海水、沉积物和贻贝的环境质量状况监测,加强了对陆源入海排污口、海水增养殖区、海洋保护区、滨海旅游度假区等海洋功能区的监测以及重点海水浴场海浪、水温等常规要素的监测预报,开展了海洋垃圾监测及赤潮、绿潮、溢油、海水入侵和土壤盐渍化等海洋环境灾害的监测与调查。在全市近岸海域共设各类监测站138个,采集各类样品3800个,累计获得各类监测数据1万余组。

从监测分析情况来看,2010年,烟台市近岸海域以符合第一类、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为主,沉积物环境和生物质量状况与上年持平,海水增养殖区环境状况好于上年,陆源排污口污染物入海量较上年减少,赤潮、绿潮及溢油等海洋灾害仍有发生,莱州海水入侵范围略有扩大。

通过对2002~2010年全市近岸海域无机氮、石油类、化学需氧量、活性磷酸盐4项指标分析评价表明,自2002年以来,烟台市近岸海域水质总体处于好转趋势,但近两年无机氮、石油类和活性磷酸盐略有上升势头。特别是对19个陆源入海排污口的监测显示,与2009年相比较,主要污染物入海量有所下降,悬浮物、氨氮和总磷指标降幅明显。然而,化学需氧量、总磷、悬浮物的超标率仍然分别达到60.5%52.6%14.5%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