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7日,中国沿海湿地保护网络成立大会在福建省长乐市召开。北起辽宁、南至海南的11个沿海省(区、市)湿地管理部门联合起来,共同探讨滨海湿地保护之道。

  中国沿海湿地保护网络由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中心和保尔森基金会共同倡导发起,旨在打造沿海省份湿地保护和管理长期性合作与交流平台,并促进网络成员达成协调一致的保护行动。

  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显示,我国沿海省份湿地总面积达1246.6万公顷,占全国的23.26%。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沿海湿地保护挑战重重:围垦导致湿地面积减少,污染、过度捕捞、外来入侵物种蔓延侵蚀湿地生态系统。据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中心主任马广仁介绍,过去10年间我国滨海湿地面积减少了22%,远远高于国内其他类型湿地平均8.82%的损失率。社会对湿地保护认识不足、政府及有关部门湿地保护理念存在偏差、湿地保护体系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缺失等,都是当前湿地保护亟须解决的症结所在。

  为了扭转湿地保护的不利形势,2014年国家林业局明确划定湿地保护“红线”:到2020年,中国湿地面积不少于8亿亩。马广仁说,湿地保护目前已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主战场,而实现沿海地区湿地保护目标对于实现全国目标至关重要。“最根本的是要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建立健全最严格的保护制度,多措并举积极恢复扩大湿地面积,提升湿地保护功能。”

  大会发表了《福州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呼吁社会各界、各级政府将沿海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纳入政府工作目标,立法机构尽快完成湿地保护立法,依法保护湿地。严格控制沿海滩涂和潮间带围垦和填海工程,立即遏制迁徙水鸟栖息地不断丧失的势头。开展沿海经济社会可持续性的评价,建立湿地生态补偿及其他资金支持长效机制。鼓励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入国民经济成本核算体系,将湿地保护内容编入《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

  《福州宣言》还建议各级政府和社会团体加大对湿地保护投资力度,开展沿海湿地修复工程,严格控制污染源和外来物种入侵,科学治理外来入侵物种,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有关管理部门尽快评估现有沿海湿地保护体系的有效性,完善现有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等保护地体系等。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