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山东省发改委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全省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十三五”期间,该省将围绕加快转变海洋与渔业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努力建设生态海洋、安全海洋、健康海洋,实现人与海洋和谐共处,为海上丝绸之路和“海上粮仓”建设构筑蓝色生态屏障。
《意见》提出,“十三五”期间,山东省将有效控制海域空间开发强度和开发规模,合理安排海洋资源开发时序,实现海域、海岛和岸线资源市场化、精细化配置,实现围填海利用率100%,近海渔业捕捞强度保持零增长,开发式养殖用海面积占养殖用海面积比重超过80%。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面积比例达到85%左右,重要海洋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90%。2017年年底前全面清理非法或设置不合理的入海排污口,到2020年入海河流基本消除劣五类水体。
为达到上述目标,山东省将坚持陆海统筹治理,坚持改革和创新驱动,以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和海洋保护区建设为着力点,实施“8573”行动,即8项重点任务、5大工程、7个试点、3类项目,促进海洋产业转型升级,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建立健全海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副厅长崔凤友表示,《意见》的出台,是山东省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制度创新,对于促进生态山东建设、推动全省海洋经济转型升级、推进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
据悉,“8573”行动中的8项重点任务包括,组织编制海洋主体功能区划、调整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加强污染防治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建立健全海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强化海洋科技创新、提升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基础保障能力等。5大工程是指浅海海底森林营造工程、蓝色海湾治理工程、重要河口治理和生境修复工程、黄金岸线恢复工程和潮间带湿地绿色屏障工程。7个试点包括在青岛开展陆海统筹、海河共治试点,推广胶州湾海洋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经验;在东营开展黄河三角洲海洋生态建设试点,推广东营河口湿地海洋生态保护经验等。3类项目包括海洋生态治理修复类项目、海洋生态能力建设类项目和海洋生态示范创建类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