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2015年广东省海洋环境状况公报》和《2015年广东省海洋灾害公报》。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去年广东共发生赤(绿)潮8次,累计发生面积达39.9平方公里,是20年来累计发生面积最少的年份。近岸海域近九成面积海水符合第一二类水质标准,较2014年无明显变化。

  据悉,2015年广东省沿海共发现赤潮7次,累计发生面积达39平方公里;绿潮1次,面积约0.9平方公里,赤(绿)潮为1997年以来的20年内累计发生面积最少的年份。尽管2015年广东省海洋灾害总体灾情较往年偏轻,但海洋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28.77亿元,居全国第二位。其中风暴潮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占全部直接经济损失的99%

  在海洋环境方面,2015年广东省近岸海域共布设320个水质监测站位开展海水质量检测。结果显示,全省近岸海水水质状况总体良好,近岸海域海水符合第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面积比例年平均值达到88%;水质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比例年平均值为3.97%,主要分布在珠江口海域,较2014年无明显变化。去年全省海洋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年均值约为63.5%

  据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2015年广东省入海排污压力依然较大。在实施监测的74个入海排污口中,有28个入海排污口超标排放,超标率约37.84%,较2014年减少7.28%

  “多年的监测结果表明,广东省近岸海域海洋生态环境主要存在3个问题:一是主要河口和部分城市近岸海域生态环境问题依然突出,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二是海洋经济发展对海洋资源、环境和空间的需求越来越大,海洋开发利用与海洋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三是赤潮等海洋环境突发事件时有发生,海洋环境风险不断加剧。”该负责人说,为了更好地保护海洋生态,今年广东省将划定并发布全省海洋生态红线,制定红线监管措施,将重要的海洋生态功能区、敏感区、脆弱区划为海洋生态红线区域。同时,广东省还将实施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试点,为探索全省实施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的方法、机制和经验,今年将重点推动大亚湾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试点。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