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辽宁省政府印发《海洋与渔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为该省未来5年海洋与渔业的发展描绘了蓝图,并规划了构建现代渔业产业体系、区域布局、构建海洋与渔业发展支撑保障体系、10项重点工程等四大主要任务,以确保发展蓝图“变现”。

  《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辽宁省海洋与渔业的发展目标,即海洋生态文明制度基本建立,海洋生态环境质量逐步改善,海洋资源高效利用,开发保护空间合理布局,基础保障能力显著提升。渔业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得到优化,形成生态良好、生产发展、装备精良、产品优质、渔民增收、平安和谐的现代渔业发展新格局。到2020年,海水养殖面积稳定在81万公顷以上;海域海岛资源利用更加高效合理,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5%;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显著好转,近岸海域第一、二类海水水质面积占省管辖海域70%左右,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达标率在95%以上,海洋保护区面积占该省管辖海域10%以上,海洋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受损岸线、海湾、湿地等得到修复。同时,海洋捕捞机动渔船数量和功率至少下降10%;年新建人工鱼礁区10万亩以上、增殖放流苗种80亿尾(头)。

  在构建现代渔业产业体系方面,辽宁省将推进捕捞业转型升级,做强水产精深加工与流通业,大力发展增殖业,培育多元化休闲渔业。在区域布局方面,《规划》根据该省沿海区域自身优势,提出不同的发展方向。如在黄海北部整合养殖、捕捞、加工、增殖、休闲资源,重点打造生态安全、生产安全、消费安全的现代渔业综合示范区,率先实现渔业现代化;在环渤海区,压缩捕捞强度,提升现有渔港等级,加大自然保护区和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力度等。在构建海洋与渔业发展支撑保障体系方面,将构建海洋综合管理体系,强化海洋资源环境保护体系,做强科技支撑体系。同时,《规划》提出未来5年,辽宁省要以十大重点工程为载体,推进海洋与渔业产业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建设。即海域配置重点保障工程、现代生态渔业建设示范工程、海域海岛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水产良种繁育工程、水产品放心工程、海洋与渔业科技创新工程、休闲渔业拓展工程、外向型渔业工程、基础设施装备升级工程、信息化工程。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