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报讯(记者 庞修河 王晶)11月23日,以“加强科技创新,开发深海能源”为主题的“2017深海能源大会”在海口开幕。与会专家指出,我国深水能源开发利用进步显著,技术、装备仍然相对落后,有待提升。
会上,两院院士,国家主管部委、海南省政府、央企国企负责人,多家国内外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以及国际机构代表等,约800名代表参会。其中,130名专家学者作主题报告和演讲。
大会设置了深海油气勘探与开发、深海工程技术与装备、天然气水合物勘探与开发、新型海洋平台与新概念船舶、水下技术、深水钻完井、海洋环保和深层海水开发利用8个分论坛。主要议题涉及深水油气开发地质灾害预测及评估、海岸技术与海洋工程、海洋可再生能源、海岸岩土工程、海洋溢油灾害应急处置与检验鉴定技术、深层海水取水等数十个领域。
专家介绍,截至2015年,我国在南海累计发现天然气探明储量3000.9亿方,原油探明储量6829.96万方,可实现产值4047亿元。我国油气用量逐年攀升,南海深水区是未来我国海洋油气开发的重要接替区。
专家提出,我国近年来对南海油气的开发利用水平显著提高。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介绍,4年前,我国没有一座自己设计适合南海作业的深水钻井平台,南海开发仅限于不超过300米的深水区域,“十二五”期间中国海洋油气集团公司建造了包括工程勘察、物探、钻井、铺管、三用工作船等一批作业水深达3000米的深水舰队,中国成为南海唯一可进行深水油气资源开发的国家。我国海洋装备从无到有,从浅水到深水,市场从国内到国外,中国已成为与韩国、新加坡并列的海洋工程第一方阵国家。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我国深海能源勘探、开发利用技术、装备仍然相对落后,有待提升。中国科协副主席、工程院院士周守为认为,我国深水油气田开发工程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至少落后7年~12年。
据悉,深海能源大会由海南省人民政府、中国工程院和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自2015年以来,已经成功举办两届,成为海洋能源领域开展学术交流、参与行业发展、传播和发挥中国影响力的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