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晚,巴拿马籍油船“Sanchi”轮与中国香港籍散货船“CFCRYSTAL”轮,在上海辖区长江口以东约160海里处发生碰撞,导致“Sanchi”油船失火,32名船员失联,船上运载的近100万桶凝析油泄漏并且有爆炸的危险。事故牵动着无数人的心。
1月10日,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研究员姚子伟、国家海洋局北海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研究员周青接受《中国海洋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国家海洋局现场最新监测结果,目前,事故船舶距离我国舟山近岸约350公里,暂不会对近岸海域生态环境产生影响。油轮装载的凝析油挥发性极高、易燃易爆,挥发及燃烧后会对海洋大气造成污染,建议继续加强跟踪监测,评估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
凝析油易挥发,易燃易爆
记者:请问什么是凝析油?
姚子伟:凝析油是指凝析气田或油田伴生天然气凝析出来的液相组分,又称天然汽油。其主要成分是C5~C11烃类混合物,凝析油多存于高压油藏中,并在提取后液化。凝析油的馏分多在20℃~200℃之间,是生产溶剂油的优质原料。
事故船舶上的凝析油,不同于中重质原油,常温下大多为浅褐色液体,密度与汽油相仿,其特点有三。一是挥发性极高,凝析油入水后会快速挥发,水面残留少;二是闪点低,易燃易爆,一旦在空气中弥漫遇明火易引起火灾爆炸事故;三是部分凝析油硫化氢及硫醇等含量较高,挥发及燃烧后会对海洋大气造成一定污染。
需及时断油并封堵漏点,防止爆炸
记者:请介绍一下以前发生的凝析油事故及处置情况。
姚子伟:陆地凝析油事故主要是管道或罐车运输事故,主要应急措施是在防止燃烧和爆炸等基础上,及时断油,封堵漏点,采取喷淋稀释、撒木屑吸收、垒沙土围堰、吸排等措施。
海上凝析油事故主要是石油(天然气)平台安全事故。比如,1988年的英国北海阿尔法平台爆炸事故,就是凝析油泄漏形成的天然气云团遇明火产生了爆炸。平台上226人,165人死亡、61人生还。该事故催生了世界级的HSE(健康、安全、环境)标准体系的建立。
再比如,位于北海海域的日产550万立方米天然气、6.7万桶凝析油的法国道达尔公司埃尔金油气平台,2012年发生天然气泄露事故。因应对得当,238名员工安全撤离。该事故导致平台周围水域出现凝析油带,历时近2个月才完成漏点的封堵。
凝析油燃烧产物对海洋环境有潜在威胁
记者:有媒体认为,本次东海海域撞船是自“威望”号溢油事故以来最大的海上溢油事故,是否会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周青:先介绍一下“威望”号事故。2002年11月13日晚,载有7.7万吨燃料油的希腊油轮“威望”号,在西班牙西北部距海岸9公里的海域遇风暴,船体断为两截沉没,造成大面积油污。事故给西班牙造成严重的污染和经济损失,也对葡萄牙造成很大的影响。
本次事故不能简单地与“威望”号事故类比,凝析油本身的特性决定了与“威望”号所泄漏的燃料油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的不同。凝析油具有很强的挥发性,泄漏后会快速挥发,水面残留极少;其次本次事故中船只仍在燃烧,大量凝析油会在此过程中被燃烧分解。
但是,凝析油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它所含的有毒硫化氢及硫醇等成分挥发后会对大气造成一定的污染,其燃烧产物有一定的毒性,对海洋生态环境会产生潜在的威胁。此外,事故船舶本身携带的燃料油一旦泄漏,也会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
根据国家海洋局现场最新巡视监测结果,海监飞机航空遥感发现事故船体右侧有少量疑似溢油。目前,事故船舶距离我国舟山近岸约350公里,根据目前海上水文气象条件,我们认为事故暂不会对近岸海域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建议继续加强跟踪监测,评估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