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网友在网上爆料: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涠洲岛西南部的石螺口景区海滩至滴水丹屏景区海滩,有约3公里长的疑似油渍污染带。
迅速出动 现场勘察
得知消息后,中国海监九支队于6月17日上午9时,率先派出“中国海警3091”艇和执法队员,联合国家海洋局北海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工作人员,赶赴涠洲岛调查。
10时左右,执法队员抵达涠洲岛,对涠洲岛周边海域进行巡航检查,发现一组属于中海油涠洲终端处理厂的船只正在进行原油输出作业。作业船只周边布设了围油栏,由于运输船的漏油是污染物的可能来源之一,且中海油涠洲终端处理厂的原油输出点之一位于该海域,执法队员靠近该运输船并进行检查,在确认附近海面上没有出现原油污染现象后,执法队员告知该组船只必须严格按照有关操作规程作业。
登岛后,执法队员直奔疑似受污染的海滩进行现场勘察、取证。在石螺口海滩,工作人员和群众顶着烈日正用扫把、铲子、蛇皮袋等工具对海滩进行清理。海滩上已看不见成片的油迹带,但在石螺口至滴水丹屏等海滩仍可见少量呈簇状分布的黑色颗粒物,在白色的沙滩上显得很刺眼,用手一捻,油腻腻地,味道明显。
“这些颗粒物十分松软,用手一捏就会像沥青一样散开,还有一股浓重油腻味,很像是原油。”一名在场的岛上居民告诉执法队员说,“前几年岛上也曾发生过类似污染事件,造成周边养殖的海螺死亡,出海捕捞作业的渔民网具受污破损。”
黑色物质从何而来?
这些黑色物质是从哪里来的呢?带着疑问,执法队员走访了北海市涠洲岛旅游区管委会、涠洲镇政府、中海油涠洲终端处理厂等,了解海滩受污染情况及治污清理情况。相关单位的负责人证实,在涠洲岛滴水村至下石螺村的海滩上,确实出现了一条长达3公里、宽3米的呈线状分布的疑似油污黑色污染带。北海市涠洲岛旅游区管委会已迅速组织涠洲镇政府、环卫站、中海油涠洲终端处理厂的200余名工作人员赶赴现场进行清理,清理工作已经完成。
北海市涠洲岛旅游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称:从性状看,这些颗粒物很可能是重质原油,但目前尚不能完全确认。对于颗粒物的来源,大家推测可能有三个途径:一是涠洲岛海上游船、渔船、运输船等的漏油所导致,二是中海油涠洲岛终端处理、海上管道和钻井平台发生原油“跑冒滴漏”所导致,三是涠洲岛的漏地貌所造成的。
多方查找污染原因
海事部门表示,近期涠洲岛附近海域未发生船舶交通事故和作业泄漏事故,对污染物是否由相关船舶漏油所致还需进一步排查。
中海油涠洲终端处理厂相关人士表示,事发后,该厂已组织人员对厂内设备和生产环节进行了排查,认为生产正常,未发现因输油管破裂出现的压力变化现象。
监测人员分析,虽然污染物的可能来源多样,但目前尚不能确定真正元凶,不排除原油运输船、油井作业平台、输油管道等造成污染的可能,监测人员对疑似油污物和周边海域的海水进行了取样留存,准备进行化验比对。九支队将持续关注油污事件的进展,并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做好调查工作,尽快查清污染的真正原因。
据悉,“中国最年轻的火山岛”涠洲岛位于北海市正南约20海里处,面积约25平方公里。瑰丽的火山地貌,清澈的海水,清新的空气和洁净的沙滩,使涠洲岛名列“中国最美丽10大海岛”榜单。据悉,随着北部湾经济区加快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起,涠洲岛的开发与保护就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热点。近年来,一批能源、炼油项目在岛上及周边海域投产运营,发生的几起油污事件对渔业生产、居民生活、旅游造成了一定影响,更使得涠洲岛及其周边海域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