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 开发处负责人 杨阳
2021年是我国“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广西加快发展向海经济、建设海洋强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作为自然资源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共建的国家级海洋综合研究机构,海洋四所以服务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践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助力广西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使命,主动融入和服务广西向海经济发展新格局,不断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壮大科技服务队伍,打造“科技服务联盟”,构建区域性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海岸带综合整治、海洋经济规划、数字海洋等重点领域的专业智库,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科技支撑服务,助力广西向海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积极参与顶层设计,引领向海经济发展方向
海洋四所聚焦广西发展向海经济现实问题,充分理解向海经济内涵与特征,深入思考向海经济发展途径,积极探讨如何构建广西全方位、海陆统筹、区域互动的全新向海经济新体系。通过编制《广西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广西向海经济发展战略规划(2021-2035年)》《北海市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十四五”规划》《钦州市加快发展向海经济建设海洋强市的实施方案》,海洋四所积极参与广西向海经济发展顶层设计,聚焦自治区向海经济发展基础和瓶颈问题,紧紧围绕“建设海洋强国”、贯彻落实广西“三大定位”“建设海洋强区”,重点围绕优化向海经济发展战略空间布局、构建向海经济产业体系、打造向海发展战略支撑体系、实施向海发展战略行动,支撑引领广西向海经济健康发展。
加强基础调查,摸清北部湾海洋家底
北部湾自然资源本底数据的缺乏,严重制约了广西向海经济的发展。高质量发展向海经济,必须摸清北部湾海域环境状况、积累北部湾海域环境资料。海洋四所通过开展北部湾自然资源调查与评估,建立自然资源评估方法,评估北部湾海洋动力学、环境资源、生物资源现状,分析资源变化趋势,提升海洋资源保障能力,为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规划、向海经济发展规划和向海产业发展规划,优化海洋空间和向海产业布局,促进北部湾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提升区域海洋开发和综合管理能力、拓展蓝色经济发展空间提供支撑,进而统筹推进海洋事业全面进步、有效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聚焦生态文明,助力向海经济绿色发展
向海经济快速发展和临海产业加速集聚,导致海洋生态环境压力越来越大。海洋四所以海洋科技助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切实保护好、利用好北部湾资源和生态环境,探索“保护中发展,发展中保护”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
海洋四所加快推动“蓝色海湾”综合整治行动和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建设;积极开展北海市“蓝色海湾”跟踪监测及效果评估和北海营盘光滩及红树林生态修复;开展互花米草清除和红树林修复效果评估;开展受损红树林生态修复试验;评估临港新材料产业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从而严格防控海洋污染,实现对岸线、海湾、河口和红树林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
聚力科技服务,支撑向海经济高质量发展
充分发挥海洋四所在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方面的优势,推动科研基础研究与科技服务应用协调发展,支撑向海经济发展壮大,特别针对西部陆海新通道项目,深入展开动力环境影响和海洋生态环境影响分析研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或者减缓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
海洋四所积极谋划北海市智慧海洋示范工程,为风暴潮、台风、巨浪和海啸等海洋环境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为海洋工程、油气作业和海洋科学研究等海上活动提供支撑,为提升深水养殖和海上渔业生产活动能力提供海洋科技服务。
强化国际交流,夯实向海经济国际传播
海洋四所以 “中国—东盟国家海洋科技联合研发中心”为开放平台,依托与浙江大学共建创新平台,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性传播交流平台,积极开展向海经济宣传和展示工作,把向海经济发展意识融入国际交流和教育中。
未来,海洋四所将不断探索和创新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围绕广西向海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求,构建学科群体系,发挥科技服务的引领支撑作用,拓展转化渠道、提升转化服务、赋能转化活力,完善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凝聚和培养科技服务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深度融合科研工作与科技应用服务,打造区域性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海岸带综合整治、海洋经济规划、数字海洋等重点领域的专业智库,以科技服务赋能广西向海经济高质量发展。